智慧在这里绽放,状元从这里启航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43-8882 加入我们| 收藏我们

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专访 > 教师 > 正文

叩开生活之门,品读诗意语文——状元廊学校语文老师洪汛访谈录

来源: 状元廊学校

2016-03-01 19:00:00

手机

收藏本文

前言:
这是一个在专业上有很多闪亮光环的语文女教师,也是一个内心极为丰富又颇具个性的语文教师。她曾经自叙说:“叩石室六载朱门,披西大千日星辉,承名师十年斧正,绘半生三尺蓝图。钟爱‘极简’,无论是生活还是教学:用‘必需’剔除生活芜杂,用‘简明’构建知识框架,用‘无用’引导阅读积累,用‘尚美’抒写生活点滴。用我大语文,奠定一切学科之基础;用我中国话,描绘未来美丽蓝图!”这是洪老师关于自身经历的简述,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专业的极致赞美。那么,对于生活与教学,她还有哪些精彩的感悟呢?让我们走进她的世界,倾听她的心声!
 
问1:我们了解到洪老师钟爱“极简”的生活哲学,你是如何定义“极简”这个词的呢?可以具体举下例子吗?比如说衣食住行方面或者是交朋结友方面。
洪老:也许是和从小受的教育以及个人的性格有关,我是一个很不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特别喜欢简约的人。
比如我的电脑桌面,常常就只有四五个图标在上面,清理得特别干净;书桌一定要干净整齐才能静下心来工作;一年四季穿来穿去还是最喜欢那几条牛仔裤;作为女人却基本是“只护肤不化妆”……我总觉得太过花哨繁琐的外物会消耗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所谓“人为物累,心为形役”,它们会让我没办法更好地专注于我自己喜欢和看重的东西。
在人际交往方面我可能也下意识地这样“执行”了,并不喜欢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维系那种只有利益关系而内心没有交集的人。最好的朋友就那么几个吧,我的QQ好友也全是我的同学、同事、学生、家人。我总觉得和人相交,就用我的本心本意,戴什么面具或耍什么花招,最后只会把自己套进去——我是一个只会“本色演出”的人,像王宝强那种“秀演技”实在不是我的长项。
 
问2:作为西南大学的高材生,西大的求学经历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洪老:在说大学之前,我其实更想说说我的中学——我们上小学那会儿本来是实行“保送”的,一所小学只有几个名额可以直升入比较好的中学。但我毕业那年,是成都市第一次进行各个重点中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尝试,就有点像今天的小升初考试,结果我有幸考入了石室中学,我的初中和高中都在那里。其实无论是石室中学还是西南大学,我觉得它们给我提供的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想的熏染,这种熏染渗透在我学习做事工作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有一大群名师向我展现了一个个全新的学科世界,让我知道原来语文可以讲得像评书一样,数学可以吸引我穷尽各种解法把贴纸贴了满书;地理老师是可以左右手开工写板书的,音乐老师是可以组织一个酷炫的管弦乐队的,方言学老师是可以排演出整套《雷雨》话剧惊艳全校的;古词是可以唱的,文学课是可以用中英文混讲的……我觉得那时候学生们上课眼睛里都会闪着光,而我对学习真正的热情,应该是那个时候才被激发出来的。老师自身的高度,决定了学生视野的宽度。而我非常幸福,遇到了那么多站得很高的老师。
其次,好的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条件和更宽阔的展示舞台。比如两个学校的图书馆都是我特别喜爱且念念不忘的,毕业时能怀揣一张几乎用成“盐菜”的借书证其实是每个学生很光荣的事情。另外石室中学的各种兴趣活动课、艺术周的展演、很牛的西洋乐队,都带给了我们很多的熏陶。西南大学的各种社团,学生会的各种活动,文学社自己出版报纸,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学习加实践,才能促进一个人快速成长。
第三就是我身边始终有一大群很牛的同学,各种学霸,各种多才多艺的同龄人,让你自己很快就能看到差距,产生奋发的动力。
所以我觉得好的求学经历是有益于人的终身发展的。尤其是在人生观世界观初步树立的青少年阶段。所以今天有些家长给孩子择校,一来就问学校的升学率,我觉得是有失偏颇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在长大成人之后,我们回头来看,那些好学校在我们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反而常常不是成绩,而是其他的光彩。
我也会极力鼓励我的学生去考四七九,但我真的从来不强调成绩,我只是用我自己的经历给他们勾勒那扇大门里面的种种光彩,说得他们两眼发亮心驰神往,我就知道我成功了。
 
问3:看过洪老师两篇文章,无论是《教师节忆先生》那种深情又不失幽默的笔调,还是《时光转角》中的那种诗意盎然,都是文采飞扬、信手拈来。而我们知道的却是很多语文老师自己平时从不写东西,你觉得喜欢写作这件事对你有哪些意义呢?
洪老:现在的老师压力并不比学生小,自己拥有的时间也几乎成了被挤干的海绵,所以老师自己不写东西,我其实还是蛮理解的。只是对我而言,这是一种长期以来的习惯,虽然我自己也常常有久不动笔的生涩,但我总愿意努力拾起笔来,努力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在我的意识里,写字等同于思考;写字等同于反观自省,和内在的自我对话。如果很久不写字,不写点与工作教学无关的字,我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被工作和繁琐的生活吞没了,已经没有自我了——所以写字对我来说是保持自我的一种很重要的外在形式。
其实很多老师都会有这种体会,每天疲于奔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各种杂事,回家又被家事缠身,根本没有时间来思考:到底我这段时间的生活令我满意吗?我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吗?之前想做的事做了几件还剩哪些?我是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还是自己喜欢的人?然后,日子就昏昏过去,年龄就噩噩增长——我觉得这样的人生状态是我不喜欢的,我会不甘心就这样老去。所以写字,常常观察、常常思考,就可以常常提醒自己,要过得有价值。
另外,写字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记录。我有一个搞摄影的朋友说:如果每天不按下快门,日子也就这么过去。照相是他的记录方式,而写字就是我的记录方式。我们的生活看起来已经够单调够忙碌够乏味了,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每天看起来都波澜不惊地在重复之前的日子。那么偶尔的一些小发现、小感动、小幸福,在我看来就特别珍贵。天晴时一抹绚丽的朝霞,寒风中一树金黄的秋叶,广场上舞姿矫健的老人,为一张糖纸就笑容灿烂的孩子……所有的这些在我们的生活里转瞬即逝,如果不留心不记录,我怕多年以后回首今日,生活就像一张白纸,那是一件多么伤感的事啊。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那人们靠什么支撑起继续生活的乐观和勇气呢?就是剩下的那“一二”。所以,常想“一二”,及时记录,常常回望这些美好,我就有勇气和力量去继续面对未来的困难。
 
问4:你怎么看待语文这门学科?大家常说阅读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写好作文非常重要,而且语文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这方面你有些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
洪老:刚刚谈到了写作。其实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喜欢看书的人不一定非要写作,但是要想写东西出来,却非要阅读不可!如果我们每天行只经菜市场、看唯有泡沫剧、读只有明星八卦,那大脑里存储和思考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我们生活的空间和时间是有限的,尤其在青少年时代,谁有时间有经济能力去天南海北的旅游啊?所以,除了我刚才提到的,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记录那些小感动、小幸福以外,更多的人,更多的故事,更多的风景,只能来自于阅读。
阅读就是对生活的积累——既积累现代的,也积累古代的;既积累中国的,也积累外国的;既积累自己的,也积累别人的。在有限的时空里,经历无限的人生体验,这一点,只有阅读可以带给你。
另外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学会辨别和评价各种各样的人,甚至可以找到自己的偶像。书籍可以给孩子提供大量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生动可感。孩子在故事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性,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思考评价,这样有助于孩子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毕竟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导向功能还是很突出的。
阅读也是促进孩子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生活普遍优渥顺畅,很多深刻的问题是他自己不会主动去思考的。而阅读有品质的书籍就可以弥补这一点,既给他们展现完全不同的生活场景,也促进他去思考一些自己未曾想过的问题,促进孩子思想的成熟。
那么,一个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成熟的孩子,你还担心他未来的什么呢?
所以,一般我在给家长阅读建议的时候,从来都不是站在考试的立场,那种纯功利性的阅读只会让孩子最后憎恨阅读,是有害无益的。我会建议孩子去读他自己喜欢的任何种类的书籍(只要杜绝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人物传记、历史故事、风土人情、科幻幽默……都没有关系,因为在他喜欢的阅读中,总有正能量提供。老师和家长只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引导,让他们看的类别尽量广泛,作品尽量有品质就好。所以我的学生看什么《明朝那些事儿》、《狼图腾》、《盗墓笔记》、《追风筝的人》、《时间简史》、《巴顿传》、《中国国家地理》……甚至几米的漫画、体育杂志、军事杂志,我都是很支持的,我觉得他们的涉猎比老师广泛,我很欣慰。而且我看见这些孩子因为喜爱某一本书、某一类书,便慢慢推开了阅读的大门,开始亲近更多的书籍。所以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在孩子阅读之初,就明令禁止说只能看这个,不能看那个。那会把孩子对阅读燃起的一点点小火苗彻底浇灭,然后你又来责怪孩子不爱看书,这就不讲道理了。
所以我的自我介绍里都是这样说的:用“无用”引导阅读积累,用“尚美”抒写生活点滴。其实生活里经常都是这样,很多非功利性的行为,长期坚持下去,反而能带来超过“功利”的巨大效果。我真心希望今天的孩子们在做一个“考试型选手”之外,能有一些非功利性的,却能支撑他对生活的热爱的东西。
 
问5:语文学科跟理科不同,它不是一一对应,靠一个系列、一个梯级、一个台
阶去给学生提高成绩的。它必须通过大量的积累,然后才能有提升。但对于语文学困生,因为现在功课繁忙,现在缺乏更多时间去从头积累,你建议从哪些方面着手弥补?
洪老:你看,我们其实谈了这么多理想化的东西,还是没有办法回避考试,这真是件很无奈的事情。
那么站在考试的立场,每个年级的语文学困生要做的事是不同的。就拿我比较熟悉的初中来说:
七年级的孩子如果语文差,多半是小学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自己的阅读积累又少,语感也不好,平时写字要错,写句子不通,拿到文章读不懂。那么他们最重要的是先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起语文的几个基本版块的概念,平时多复习,先把课内字词掌握好,然后就是多读书:读教材、读课外书、读文言文、读阅读题的文章——培养语感,慢慢训练自己提炼信息的能力。毕竟还有三年时间,积累下来的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八年级的孩子,如果家长和老师管得严,基础知识一般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就突击起来的,难的是阅读题——尤其是B卷的现代文阅读。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了:不同类型的文章怎么快速提炼信息,不同的题型各有什么答题思路和答题步骤。在这方面,孩子自己是很难归纳总结的,需要老师的帮助。
九年级的孩子,说得难听点,已经到了临时抱佛脚的时候了。那就要好好分析:哪些版块是自己丢分最多的?哪些版块是比较容易突击起来的?哪些版块靠自己复习可以解决,哪些要老师进行方法指导?磨刀不误砍柴工。花少量的时间分析,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弥补,更快的提高。像作文这些需要长期积累训练的,这时候要改头换面焕然一新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可以在文章结构方式、叙述顺序和开头结尾这些地方花点功夫,用一些技巧性的处理来为自己的文章增色。
问6:你对语文教学内容怎么看?有人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你同意这句话
吗?
洪老:其实这二者是不可偏废的吧。这种提法把问题绝对化了,本来就是不科
学的。
教学内容当然重要,国家多次进行教材的改版,现在有的高品质学校在积极研发自编教材,这些都说明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所有的教育者其实都希望有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孩子共鸣的教学素材。在教材之外,老师给学生拓展补充的内容也很重要,简而言之就是我先前说的那句话:教师自身的高度,决定了孩子视野的宽度。
怎么教,其实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这是决定教师是否能把自己的东西有效传递给学生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亲切、幽默、灵活应对、方法多样,在这一过程中就显得很重要了。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孩子是不太会识别你教的内容是好是坏的,他们首先是看这个老师我喜不喜欢,这个课堂能不能吸引我,要慢慢长大了,才会对老师讲的内容有辨识能力。所以无论这个老师肚子里有多少货,也不能当一个“茶壶里装汤圆”的老师,这个道理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问7:听说洪老师有个可爱的女儿,今年几岁了呢?你对她的教育严格吗?你如何看待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洪老:我女儿今年五岁了。老实说我不是一个严格的妈妈。我对她最严格的要求就是要好好吃饭按时睡觉,主要是想培养一个健康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
其他方面我倒真是蛮宽松的,什么在地上搭积木啊,在茶几上扮家家弄得到处是水啊,在沙发上跳“蹦床”啊,夏天在家里乱跑整个脚丫子都是黑的呀……这些我一般都挺放纵的。我觉得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毕竟她只是个儿童,犯不着拿大人的那些整齐干净的规矩来束缚她。允许她去感知、去尝试、去犯错,让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并成长,这是我比较推崇的方式。
家,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温暖最安全的窝。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家里是快乐的,对亲人是可以敞开心扉的。在孩子的幼年阶段,我觉得家庭教育中最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比如安全感、信任、活泼开朗;比如专注、坚持、承担责任、能够感受爱也去爱他人、能够得到尊重也去尊重他人。
我身边有很多鲜活的例子,有很多人幼年阶段这些方面有缺失,结果在成年以后就形成了难以扭转的性格缺陷。至于她是五岁能认20个字还是六岁能认30个字,是现在能做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是明年能做,是今年学游泳还是明年学,我都觉得不是太重要。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就算我们今天让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能够把好的性格、习惯坚持一生的人,他又会差到哪里去呢?我想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奠定他们生命的底色,这是最重要的!
 
 
后记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一百个教师有一百种教学风格,但优秀的教师共同拥有的特质一定是相同的:他们从不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独立的思考。
洪老师,正是这个优秀群体当中的一员,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作为教师、妻子、女儿、还是母亲,在多种人生角色的转换承担中,她从不曾放弃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光彩!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洪老师的课堂才那么精彩纷呈,引人入胜!那么,莫迟疑,爱她的人,请跟随她轻盈的脚步,一起去探索语文和生活的大世界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