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年,它从只有三位教师与几十个学生的“作坊学校”发展为拥有两百多名教师、上万名学生的行业新秀。
10年,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蜕变为一个教育集团的董事长。
这一切,他是如何做到的?是什么让他十几年来不改初心?是什么支持他度过人生的低谷?又是什么召唤他锐意改革、不断进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既是一位教师,又是一位创业者;他既有不变的教育情怀,又敢于直面市场的挑战。欢迎本期嘉宾——状元廊教育集团董事长杨林。
19岁那年,一个怀抱教育理想的青年踏进一所乡村小学,开始从教之路。三尺讲台,十载青春,他将一腔教育热忱倾洒于乡村渴求知识的孩子们身上,让希望的花朵绽放于农村美丽而贫瘠的土地。
Part A
乡村小学:十年砥砺,其志弥坚
问:几乎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而你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却是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当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杨:我刚参加工作的年代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那时个人的自主选择权相对较少。我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农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父亲为了挣钱养家到工厂里起早贪黑地工作,母亲不分寒暑地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然而每年收入微薄,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困窘。80年代的农村,上大学几乎是农家子弟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我也渴望通过自身奋斗改变命运。我认为教师是一份很崇高的职业,便立志成为一名老师。由于家境困难,读大学的综合成本太高,我在初中填志愿时选择了报考师范。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我考上了岳池师范。90年代师范毕业生的工作是国家分配的,1994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一所乡村小学任教,这份工作一干就是10年。
问:90年代的乡村物质匮乏,生活水平低下,“教师”已经是众人羡慕的稳定职业,你也算是不负初衷。而你却在任教10年后毅然辞职创业,这份激情和勇气来自哪里呢?
杨:在我的价值观里,人生需要一件事业上的作品,能让自己拥有成就感,也能让亲人、朋友感到骄傲。村小任教10年,通过自身奋斗和学校培养,我从一个青涩的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育人者,收获是相当大的。但是,我的心里有一个很大的遗憾——由于教育体制的限制,很多想为之事无法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我1994年参加工作,那时体制内教师的角色,大多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老师高高在上,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相对而言是被动吸收。一些有想法的老师想尝试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制度不允许,因而会产生人生价值难以实现之感。创业的另外一个动力,是为了提高收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品质。众所周知,乡村教师的收入很低,发展通道也相当受限——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工资是200元,生活过得捉襟见肘。我很感激我的妻子和父母,他们陪我度过了所有困难的岁月。2004年,由于表现出色,我得到了学校唯一的到省教育学院进修的机会。于是我开始一边学习一边兼职做数学家教。我欣喜地发现城里的学校与乡村学校有很大区别,给教师提供的舞台也更加广阔,为实现我的教育梦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在外面做家教的收入是在乡村教书收入的很多倍,于是我和妻子商量到成都闯一闯,善解人意的她十分支持我。31岁那年,我辞去工作来到成都,迎接人生全新的转折和挑战。
十年砥砺,初心未改。31岁那年,为了追逐最初的教育梦想,他离开农村来到城市。面对城市的车水马龙和高楼如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个全新的舞台上完成自己的教育梦想,弥补在乡村小学留下的遗憾。
Part B
男人一生,必须有一件事业上的作品
问:我们知道,辞职之后你来到成都。“教师”对你而言已不单单是一份职业而是你想追求的事业了,那你创业时的最初设想是什么?
杨:刚到成都时也经历过一段比较困难的时期——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也没有其他资源。但凭着一腔热忱,我在成都一所知名培训学校谋到一份数学老师的工作。我在全新的舞台上倾注了大量心力——为了打造一节优质课,我熬夜到凌晨两三点,钻研授课方式,挑选最合适的例题,思考过渡的语句,甚至设想了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终于,我得到了较多学生的认可,最后还亲自编写出第一套教材。天道酬勤,3年来的努力得到了同行、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各种荣誉和成就纷至沓来——成都市万人教师大比武一等奖,成都培训界带学生最多的老师,数千名学生成为我的忠实粉丝。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一个信念始终鞭策着我,我渴望做“不一样”的教育,渴望创办一个“不一样”的教育机构——它更像一所教书育人的学校,而非一个仅仅追逐利润的公司。后来的日子,我结识了杨婷、王刊等人。我惊喜的发现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渴望能够通过努力去弥补体制内的遗憾。志同道合的我们相商创立一个教育咨询公司,它后来成为状元廊的雏形。2008年,教育培训市场增长迅猛,成为当时的风口行业。我们经过大量的调研——研读各种创业指南,走访请教业内前辈,探讨创业的具体细节等,注册了我们的第一家公司——意林教育咨询公司。遗憾的是,因为商业模式错误,缺乏管理经验,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后果是严重的——我被以前的公司开除,部分核心成员离开,我们的团队陷入非常困难的境遇。那段时间我的内心非常煎熬,但是我激励自己,只要坚持,一定能找到成功的方法。“生活好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留下的团队成员互相鼓励,寻求胜利的信念让我们扛过了绝望的冬天,最终迎来了希望的春天。成功者总是不约而同地选择配合时代的需要,总结吸取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渴望成功的我们带着最初的教育理想再次出发上路。2010年,我们在一个老旧居民楼租下了120平场地,我和王刊、杨婷亲自刷墙搬桌子,布置出教室,文翁补习学校就此诞生。学校从3个人的“小作坊”起步,慢慢发展壮大,出于更加长远的考虑,后来把它更名为状元廊学校。
问:坊间传言,99%的创业者因为各种因素而最终失败,只有1%能生存下去。状元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它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存活下来的?
杨:商业模式、资金、团队、市场,这些都是创业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我个人认为,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创业者自身能否战胜内心的恐惧和迷茫并长期坚持下去。对状元廊而言,初期的机会非常稀缺,招收到的学生很少,老师的工资也低。从表面上看,困难在于招不到学生,困难在于培养不出优秀的老师,困难在于不能保证学生成绩得到提升;但我认为前面的困难都不是最大的困难,对创业者而言,最大的困难是能否战胜内心的恐惧、怯懦以及对前途的茫然。如果做到了,就有实现梦想的可能;如果做不到,它就不仅仅是最大的困难,而可能是埋葬梦想的坟墓。状元廊从最初3个人的“小作坊”起步,一步步发展到小有规模,中间经历了很多考验和挫折,能够存活下来是很幸运的。它存活下来的关键原因有几方面:第一,团队在共同目标和愿景的驱动下,一起度过了困难时期。起初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晓得明天会怎么样,唯一能做的,是大家团结起来,和每一个学生、老师、家长进行真诚沟通,想办法努力去解决他们的需求。那时最大的感受是,只有真正地蹲下来,以谦卑、真诚、务实之心,做好教学、服务和口碑,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存活下去。第二,我们有很好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我们按照这种教育理念设计教材,培养教师团队,推出了适合市场的教育产品,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问:状元廊起初是“小而美”的补习学校,目前发展成为包括K12,高考中心,父母学园、四点半教育中心四大品牌。按照您的规划,这四个品牌在状元廊集团里是怎样一个布局?
杨:其实我们最开始做状元廊学校的时候,就只想去做一所学校。那么做到今天过后,状元廊学校在成都还是有一点点影响力,成为了你刚才说的小而美的学校,是因为我们非常关注教育品质,始终以产品驱动学校发展,真正进行教育核心产品的设计,真正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去养成他良好的习惯,以这样的方式让幼苗在状元廊茁壮成长,慢慢成为大树。与此同时,我们要考虑到我们状元廊人他们如何发展,成为行业中的栋梁;以及我们整个状元廊学校如何在整个教育培训界能够成为一棵真正的大树甚至于是一片森林。那么基于这种考虑,状元廊开始二次创业。首先我们还是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开始。在四川每年接近5万人次的艺术高考毕业生,那么他们之所以选择艺术,除了一部分人是对于艺术的热爱,还有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上不去了,就只有走艺术高考这条路。也就是说,等到他的专业过了后,他的文化课就是最大的短板,而我们擅长这方面的集训,所以我们成立了状元廊的艺术高考集训中心。今年是它第2个年头,发展还是比较迅猛。今年我们已经有4个校区,应该成为了整个成都的NO.1。之所以后来要去做四点半社区综合教育平台,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教育现在来说,整个教育改革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它可能来得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快,但是它已经在开始变化了。打个简单的比方吧,真正的中国教育的现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上来说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觉得未来的培训教育的重心,特别是线下的部分,它应该是在社区。充分考虑到家长和孩子的诉求,我们想到了去做四点半社区综合教育平台。也就是它可以让孩子在最近的地方享受到比较高品质的,便捷的教育服务。他想学数学、他想学艺术、他想参加手工设计,都可以在我们这里找到一个平台。那么我觉得它一定是未来整个线下教育的核心。所以呢,我们愿意现在就开始去建设它。当然,通过这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在社区综合教育平台上也取得了不错的一些成绩。比如说我们和西南很大的地产商蓝光集团签订了全国战略合作,我们在它的每一个社区都可以去布局我们的教育平台,蓝光的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在四点半平台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努力跟政府合作,去年我们进入了青羊区草堂小学,在那里设立了一个教育平台,让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茁壮成长,快乐的成长。当然未来社区综合教育平台会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我们相信它会在整个成都遍地开花,为成都的教育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到最后我们又上了一个项目,父母学园。它是在四点半平台上我们做的一些思考,我们认为未来的社区教育,它应该是针对孩子、成人和老人的。针对于孩子,我们刚才讲到了,我们提供一个全程的教育服务,让他们享受到有品质的教育服务。而对于成人来说,我们中国的很多父母实际上来说都没有进行过正规的作为家长的培训,他们对于教育有很多地方存在着不足和局限,甚至是误区。所以我们觉得,如果我们去成立一个父母学园,让适龄儿童的家长能够在学园里面学习,成为真正的合格的家长,然后他们再去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子就可以事半功倍。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想去做父母学园的原因,当然我们也相信状元廊教育集团,我们有了自己的状元廊学校即K12,我们也有了状元廊的艺术高考集训中心,我们也有了四点半社区教育综合平台,还有了状元廊父母学园,状元廊这棵幼苗也在慢慢地变成大树。如果他们未来能够变成一片森林,我相信在状元廊工作的每一个人会因为状元廊的成长,获得自己最大的发展。这是目前这样布局的最大的原因,让每一个状元廊人通过去做大状元廊而成就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一言以蔽之,以初始之心谋未来之事。我们的心有多大,状元廊的舞台就有多大。
问:在你的构想中,状元廊的未来充满了发展空间。你认为要怎样去实现这样的宏大愿景呢?
杨:我认为对于我们现在的状元廊,未来要走好的话,有几个重点是我们必须要去关注的。第一个重点是,以初始之心谋未来之事——以真正的做教育的心态去做状元廊,有可能它就能成就状元廊不一样的未来。所以我们要坚持我们最初的创业之心。第二个重点——以产品驱动状元廊的发展。比如说状元廊学校有自己的教材体系,我们每一个学期、每一年都在更新,艺考中心、四点半教育中心也有自己的教材体系,真正去研发跟现代教育相匹配的教育产品是非常重要的。在研发产品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也可以得到很快的成长,他们如何去驾驭这个教材,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专业知识上的引导,以及学习能力上的提升。我觉得真正重要的是去做产品,让产品去驱动学校的发展,去关注学生在这里获取的教育品质,争取能够赢得好的教学口碑。
还有一个重点,我们要真正去打造一支能干的团队。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团队文化、核心价值观这方面我们要做更多的努力。比如我们状元廊所倡导的团队文化就是和谐、竞争、合作、共赢。大家相处一定要非常和谐,但是允许良性竞争,我们既是合作关系也有竞争关系,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共赢,让孩子们受益,让老师们受益,让跟我们合作的兄弟单位受益。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服务社会、超越自我、同创辉煌、共享人生。我们立足于服务社会,立足于每一天都要超越过去的一天,那么我们相信大家同心同德,就能创造不一样的辉煌,有了好的果实,我们大家就可以一起来分享它。最近我们状元廊正在做一个体制上的改革——股权激励机制,用机制去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股权是着眼于未来,如果每个状元廊人有创造未来的能力,他就可以去分享未来的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实行股权激励,对内可以激发每一个人的主动性,让每一个人在状元廊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成就他的人生。对外我们可以整合一切资源,可以激活我们的上下游,让状元廊在前行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推力,从机制上去解决它。与此同时,状元廊最近正在筹备关于新三板的问题。希望通过新三板,学校的管理能得到更大的透明度,得到更多的监督,真正去放大状元廊的企业格局,为未来获得更多的一些资本进来去做大状元廊,去成就我们当初的那个梦想,去真正的为更多的家庭为更多的孩子服好务。就如当初我们所说的,教育是一项长期事业,教育的复兴之梦才刚刚开始,状元廊人永远在路上。不管面前有多么困难,不管后头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但是我们永远会坚持下去,一直往前走。
后记:
“从幼苗到大树,我们一直关注”,“智慧在这里绽放,状元从这里起航”,状元廊成立5年以来,杨林和全体心怀教育梦想的教师们坚定不移地践行着这种信念与追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状元廊从最初的三个教师、几十个学生发展到如今的少儿托管、中小学课外辅导、高考文化集训共两百多名教师、年培训学生人次上万的规模,成为成都教育培训市场的行业新贵。
思多久,方为远见?行多远,方为执着?在采访过程中,杨林语调坚定地阐述着全体状元廊人的教育梦想——计划用5-10年时间,把状元廊发展成一个全国领先的社区综合教育平台,实现教育产品的全面覆盖,让2-18岁的孩子可以享受到便捷、优质的社区综合教育服务。
经济只能保证中国的今天,科技能够保证中国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中国的后天。“以初始之心,谋未来之事”,教育是一项长期事业,推动民族复兴的教育之梦才刚刚开始,状元廊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