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在这里绽放,状元从这里启航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43-8882 加入我们| 收藏我们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动态 > 正文

同班孩子间的差异为什么那么大?原因你一定想不到!

来源: 状元廊学校

2016-10-14 17:06:30

手机

收藏本文

      入学前,不少爸妈都希望孩子能进一个“好班”。那怎样才算“好班”?通常得到的答案是:老师认真负责有水平,同学好学上进有素质,全班超级有爱学习氛围浓。
 
      姑且不论有没有这样的完美班级,即便有,难道孩子一进去,就能脱胎换骨秒变学霸吗?NO!
 
      一位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在感慨:同一个班级,老师一样、同学一样、学习内容一样、回家作业也一样,可是孩子间的差异为什么那么大?
 
      让这位老师有感而发的原因是:班里一位男学霸和一位女学霸,长期交替占据班级成绩榜第一名,而且两人兴趣爱好广泛,都有艺术或体育特长,经常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即便这样,两人每天仍有大把空余时间看课外书。但与此同时,班里有些孩子每天作业却要做到十一二点。
 
      同在一个班,才小学五年级,孩子们之间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差距。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各位爸妈一定很好奇。
 

Q:同一个班级,孩子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拉开差距的?
 
答:小学三年级是分水岭。(敲黑板!三年级爸妈尤其注意啦!)
 
小学A老师说:
 
      小学三年级,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马鞍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从青春前期慢慢进入青春中期。
 
      在一二年级,孩子比较听从父母、老师的指点。到了三年级,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父母的话在他们看来不是全对,有时索性不听,教育效果没有一二年级好,这时的孩子就容易拉开距离。
 
 
小学资深班主任B说:
 
      如果一二年级,班级的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还经常交换,那么从三下开始,基本上比较稳定。
 
      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主要以识字、简单的阅读为主,老师还是能基本兼顾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整个班级的水平比较匀称。
 
      到了三年级,开始对孩子的生活经验有要求,像是阅读的积累,生活的见识,和开阔的眼界,有孩子就不大跟得上了。
 
      最主要的一点是,三年级以后,当大家完成识字任务后(基础的识字量有将近2000个),学习上比拼的关键是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这些东西,光靠老师在课堂上教和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然分量还不够。
  
小贴士

      一、二年级时成绩一直领先的孩子到了三年级不一定继续领先,但三年级名列前茅的孩子,一般到了四五年级仍然会成绩优秀。
 
      这主要是因为,一、二年级成绩好的孩子有些是因为“抢跑”,在入学前已经先学了一些学科知识,并不一定是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对于那些没有提前学习的孩子,只要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高,学习能力强,到了三年级就慢慢赶上去了。
 
      另外,三年级开始,学科内容难度有所提升,对于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更强一些,所以,三年级成绩会有一个调整和分流。
 

Q:导致同一个班的孩子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家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C老师任教28年,以她的经验看,孩子有差距,除了智力因素,首要的原因是家庭的影响和父母的态度。
 
      父母的好习惯,比如爱看书、准时、守信等品格,以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精神,对孩子的影响,远比单纯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更明显!
 
      存在不良嗜好的家长,即使他们的孩子很聪明,成绩也可能相对偏下。也许孩子在一二年级,学习成绩凭智商还能跟上,但是到了三年级后,随着功课的难度增加,科目增多,成绩会逐渐下降。
  
证据:
      她遇到过最夸张的一个例子:小淇(化名)一二年级时,父母管得蛮牢,期末成绩在90到95分之间。但是到了三年级,妈妈怀了二胎,没时间管他。一年后,小淇的期末成绩只有50来分。
 
      还有个别同学,虽然一二年级成绩不是太好,但是父母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在功课上的陪伴和鼓励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就算他们在低段年级的成绩偏差一点,三年级后也能跟上大部队,提高到中等水平。
 
结论:
      这样一对比,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监管,作用真的非常大。换句话说,那些科学陪伴孩子的家长,孩子到最后的差距并不大。而如果父母的家庭教育没有持之以恒,孩子的成绩就会逐渐掉队。
 
      C老师则认为,学习的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是同班孩子拉开差距的直接原因。
 
      三年级后,过了识字这关,学习态度端正和习惯好的孩子,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大量的知识,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意志品质,决定了孩子能不能坚持,比如每天阅读半小时,如果能的话,孩子的后续发展潜力会非常大。
 
      而这些态度、习惯与意志品质,关键取决于家庭教育。
 
      家长能否坚持,能否以身作则,对孩子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学乐器,很多时候都是家长受不了,坚持不下去了,孩子也就放弃了。
 
证据:
      我有个学生,每天放学都去游泳,一直游到六年级,而他的成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其实,在他很小的时候,也曾因学习感到焦头烂额,考虑过放弃,不过他的妈妈坚持了下来。
 
      他们不认为游泳浪费时间,而是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他良好的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和时间的分配能力。
 
结论:
      所以孩子间的差异,与家长学历高低无关,但是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态度——能不能坚持,能不能配合老师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孩子一段时间内在学习或行为上存在不足,退步,老师通常会和家长联系,希望他们能及时关注,并帮助孩子改正。有的家长在认真聆听老师的建议后,会非常重视并落实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这是实干型的家长。
 
      有的家长说得很动听,却在关注了一天两天之后就再没有下文,这是指望馅饼从天上掉下来的家长,认为我已经教育过了,孩子会自已改正坏习惯的。
 
      事实上,初步的习惯形成要21天,90天以上才是稳定的习惯养成期。不大可能的。
  
      在班主任们看来,以下这些或许就是一个班级孩子差异的真正原因——
 
▊  1、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  2、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哪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  3、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  4、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  5、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  6、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  7、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  8、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  9、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  10、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  11、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
 
▊  12、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  13、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  14、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  15、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说了那么多,就想表达一个意思:不想让孩子掉队,与其期待自己人品爆发,孩子能分进一个“好班”,爸妈们不如多花点时间和心思,做称职的父母。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