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拉圈遊戲:培養激發身體協調力!​

呼拉圈介紹

呼拉圈(英文:hula hoop)是一種圓形玩具,材質可以是藤條、草、竹子、木材、塑膠等等。玩的人會把呼拉圈套在腰部或其他身體部位,然後不停地轉動,目的是不讓呼拉圈掉到地上。除了當作一般玩具,呼拉圈也常被用來比賽、雜技表演,或當作運動器材來使用。

根據孩子身體成長選擇適合的呼拉圈

一般呼拉圈通常直徑約80-90公分,中型約60-70公分,現在更是有小的呼拉圈約直徑30公分,以供小朋友使用;呼拉圈通常是空心塑膠製成,重量很輕,因此孩子使用上也不難。

呼拉圈不是只能轉圈圈

呼拉圈除了在身體上轉動外,還有許多不同的遊戲方法,例如:

將大的呼拉圈向前丟,而使呼拉圈逆向轉回來,這就可以培養敏捷性。

利用手或腳掛上呼拉圈,讓小朋友玩投籃遊戲。

因呼拉圈本身有許多不同顏色,以讓小朋友在遊戲中叉可以分辨與認識顏色。

利用身體的一部份與顏色來玩數遊戲,將各種顏色的呼拉圈擺放在地上,由老師決定顏色分配,例如:紅色是1、黃色是2、藍色是3、綠色是4。當小朋友走到紅色呼拉圈時,利用身體的一部份來表示紅色代表1.當走到黃色時,再以身體任何部位來表示2,以此類推。

大肌肉活動 + 培養刺激協調能力 = 呼拉圈遊戲

呼拉圈除了是一種大肌肉活動外,其中也需要高度的身體協調能力(Coordination),不同的動作必須累積經驗才可以刺激培養出來,呼拉圈不僅可以利用腰來做轉動,更可以用頭、手、腳等來轉動,鍛鍊不同部位的協調性,其中的關鍵是適度晃動的身體部位的能力。

這種身體協調能力對幼兒早期發展非常有幫助,很多人長大身體協調能力一直不佳,甚至覺得沒有自己「運動神經」,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缺少協調性的原因,如果在幼兒時期便加強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呼拉圈是非常實用的幼兒身體發展工具,美國加州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所發行的學前教育基礎(Preschool Learning Foundations)已將使用呼拉圈作為幼兒身體發展標準之一;在家裡和孩子們一起使用呼拉圈,也是非常好的親子運動方式。

呼拉圈遊戲圖例

13-1 呼拉圈相撲遊戲,把呼拉圈放地上,用臀部推出對手

13-2 鑽過呼拉圈山洞

13-3 滾動呼拉圈,繞一圈

13-4 丟與接呼拉圈

13-5 小朋友坐在地上,滾動呼拉圈傳給對方

13-6 同時滾動拉呼拉圈給對方

13-7 原地滾動,或是看誰的 滾最久,也. 可利用手補助動力。

13-8 投籃遊戲,一人舉高呼拉圈,看誰能投進

13-9 利用手或腳來轉動呼拉圈

13-10 用呼拉圈取代跳繩,訓練協調性

13-11 用呼拉圈取代跳繩,兩人一起跳

13-12 一人跳起來時,另一人移動地上的呼拉圈

13-13 以S型穿越呼拉圈山洞

13-14 呼拉圈模擬開車

13-15 在呼拉圈滾動時拍手,看誰拍最多下

13-16 把呼拉圈像風車一樣繞上下左右

13-17 拿個呼拉圈向前跳,呼拉圈繞過身體一圈

13-18 連續穿越呼拉圈

13-19 兩人同心協力滾呼拉圈

13-20 兩人在呼拉圈內猜拳,猜拳贏的人可以踩對方腳,先踩到的贏

13-21 呼拉圈跳遠,跳躍過呼拉圈

13-22 老鷹抓小雞遊戲,在呼拉圈前面的當母雞,保護後面的小雞

13-23 兩人背對背坐下,傳遞呼拉圈,進行柔軟操

13-24 原地跳向後,穿過呼拉圈

13-25 水牛拉車,在兩人中間地上劃線,兩人往相反地方前進,誰的腳先越線者輸

13-26 用呼拉圈模擬開車,認識交通規則

13-27 旋轉跳圈,一個人人拿兩個呼拉圈在中間,原地旋轉,旁邊小朋友跳起來穿過呼拉圈

13-28 呼拉圈溜溜球(用橡皮筋綁住一邊在套上手指)把呼拉圈往外丟在拉回來,或者不用橡皮筋,只利用手力讓丟出去的呼拉圈往回滾